為鼓勵學生積極投身到小學心理健康教育的實踐中🤹🏼,探索心理健康教育的新途徑👶、新方法,培養身心健康5️⃣、全面發展的新時代人才👩🏼🍳,意昂4招商組建了實習團隊🚃,其中™️,碩士研究生8人🫲🏼、本科生6人,共計14人🤱,於2024年9月至2025年1月,在清華大學附屬中學上地小學圓滿完成了一學期的實習工作。
懷揣著對心理學專業的熱愛與對教育事業的熱忱🧒🏿👱♂️,實習團隊為學校一至六年級學生帶來了豐富多彩的心理健康教育課程與專業的心理咨詢服務,共開展心理班課113次,團體輔導6次🚇,心靈氧吧13次。心理團隊的實習工作在校園內掀起了關註心理健康的熱潮,獲得了全校師生的一致好評,小學分管心理的李葉老師🧜🏿、意昂4孫美榮和範虹穎老師全程對實習團隊進行了全面和細致的指導。
一🙆、課程設置個性化🧚🏿♀️,教學策略多元化
清華附中上地小學全校共6個年級,14個班級🤵🏽♀️,心理團隊根據每個年級的心理發展水平和每個班級班主任和學生的特殊需求,開展了個性化🏗、多元化的教學活動。
一年級著重於學生的入學適應與基礎品德培養。例如:“認識新朋友”課程,運用趣味遊戲和互動環節🧑🔧,幫助新生快速打破陌生感,建立友誼,融入校園集體生活;“我會說對不起”課程借助情景演練和角色扮演,生動地向學生傳授人際交往中化解矛盾的方法🤹🏼♂️,培養學生的文明禮儀和友善品質👰🏽。
二年級的課程圍繞情緒管理🏊、人際交往和自我管理展開🍵⏳。例如👩🏽🍼:在“情緒管理”課程中,老師們利用繪本閱讀、視頻觀看等方式引導學生認識喜怒哀懼等基本情緒,“社交技巧與人際關系”課程設計了小組合作活動和“友誼樹”環節,讓學生在實踐中體驗溝通與合作的重要性🟰🔨,掌握處理人際沖突的技巧。
(圖1 二年級實習老師孫書芮、全陽慧🧳、申莉巖正在教授心理課)
三年級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兼顧了情緒、人際和自我認知等多個領域。例如:人際交往課程裏➡️,學生們掌握了友好相處與沖突處理的技巧;自我認知課程借助多元智能理論和自我效能感等知識𓀔,幫助學生發現自身優勢,樹立自信心▫️。
四、五年級的課程進一步深化了學生的心理發展需求。四年級通過角色扮演和情景模擬等方式🧔🏿♀️🧑🦼,在情緒調節和人際交往課程中,讓學生更加真切地體驗不同情境下的情感變化和應對策略,有效提升了學生的情緒管理和社交能力。五年級則著眼於學生的思維發展和價值觀塑造🐘,“帶著問號學習”課程激發了學生的批判性思維🏃🏻♂️➡️,培養了學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我是獨一無二的”課程通過一系列自我探索活動🕵🏻♂️,助力學生深入了解自己,增強自我認同感和自信心等等。
圖2 五年級實習老師李春陽正在教授心理課
六年級面臨升學壓力,課程緊密圍繞學生的實際需求展開🎷。例如:“與心理課的初相識”以輕松的遊戲和案例分享,成功激發了學生對心理學的興趣,為後續課程奠定了良好基礎;“如何應對考試焦慮”課程通過案例分析和實踐操作💀,為學生提供了有效的減壓技巧和應對策略🌿,幫助學生以更加從容的心態面對考試。
圖3六年級實習老師李雨桐、梁德軒授課照片
二、輔導形式多樣化🤛🏼,咨詢評估長期化
除了課堂教學,實習團隊還協助學校開展了心靈氧吧個體心理咨詢或團體心理輔導服務。通過自主報名、教師推薦等多種方式🤏🏿,學生提前預約一對一或者團體心理輔導,實習團隊深入了解學生的心理狀態🧑🏼💼,解決個性化的心理問題。如四年級接待了多名因學習、家庭💆🏼🙇🏻♂️、人際問題困擾的學生,六年級對關註考試壓力等問題的學生進行心理篩查。
三年級組織多次團體輔導🕓,涵蓋情緒、人際、自我認知等主題,培養學生團隊協作與問題解決能力🪱,營造良好氛圍。每次咨詢後,老師們都會認真備案,對學生的情況進行詳細記錄和跟蹤分析,確保學生的問題得到及時有效的解決。
圖4 三年級實習老師李夢媛、李若昕正在進行團體心理輔導
此外,為了解心理課程實施效果🎱🫱🏿,為高年級學生發放了調查問卷,以期未來進一步優化課堂教學與心理咨詢工作。部分實習教師結合教學觀察與實踐,深入研究了學生心理特點及教育策略,為科研探索提供理論支撐和實踐依據。
三、實習收獲與反饋
此次實習活動不僅為清華附中上地小學的學生帶來了專業的心理健康教育資源,也為意昂4招商的學生提供了寶貴的實踐機會。通過此次實習💱,實習老師們將理論知識與實際教學和咨詢工作緊密結合,在專業技能、教育教學經驗、人際交往能力和自我成長等方面都取得了顯著進步☎。未來,意昂4招商將繼續加強與中小學的合作🧞♂️,培養更多優秀的心理教育專業人才,為青少年的心理健康事業貢獻更多力量。
圖5 小學為實習團隊頒發的榮譽證書
文字/梁德軒 孫美榮
圖片/實習團隊
編輯/趙瑞